中醫治未病理念源遠流長,是中醫學理論體系中獨具影響的理論之一,是一個既古老而又前沿的命題,提倡重視預防保健。“未雨綢繆”,“未晚先投宿,雞鳴早看天”,凡事預防在先,是中國人謹遵的古訓。中醫治未病理念的形成,正是根植于中國文化的“肥沃土壤”?!端貑枴に臍庹{神大論》日:“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,不治已亂治未亂,此之謂也。夫病已成而后藥之,亂已成而后治之,譬猶渴而穿井,斗而鑄錐,不亦晚乎?” 這一理念提倡未病先治、防病養生,迄今為止,是我民族之魁寶,預防診療之典范。
中醫“治未病”的含義:
“未病”:包含無病狀態、病而未發、病而未傳幾成涵義。
“治未病”的根本原則在于法道自然、平衡陰陽,通過預先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發生發展?!爸挝床 笨衫斫鉃槿齻€層面:一是“未病先防”,二是“已病防傳”,三是“已愈防復”。
“未病先防”是采取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的雙重手段,一是防病于未然,強調調理,預防疾病的發生;“已病防傳”是患病之后防止轉變,強調早期診斷、早期治療,及時控制疾病的發展演變;“已愈防復”是身體發病后的修復,防止因抵抗力下降而使疾病再生。
治未病的適應癥:實用于健康、亞健康人群。
傳統療法包括:藥療、食療、茶療、湯療、刮痧、藥浴、足療、面膜等多種方法。涉及鍛煉身體、調節情志、疏通抑郁、以內養外、氣功意念、針灸推拿、健康教育、生息養生多個方面。
中醫治未病是一種保健的理念,是一種養生之道。治未病的概念其實在西醫理論里就是指治療亞健康。那么哪些人適合“治未病”呢? 中醫治未病適應人群主要有以下幾類:
1、身體尚健康但精力不足者;
2、體質較差有疾病疾患者;
3、自覺癥狀明顯,但檢查指標無異常者;
4、檢查指標處于臨界值,但尚未達到疾病診斷標準者;
5、慢性疾病的治療恢復者;
6、大病初愈需預防調養康復者。